进入初夏,气温升高,一种自带白色“棉被”的小虫子开始大量繁殖和孵化。
1.害虫简介
学名:桑白蚧,又称为介壳虫。
是一种刺吸式害虫,生育期分为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成虫有白色硬壳作为保护壳,很难彻底杀死,比较棘手。
一般聚集在枝条上危害,也会侵害果实,形成“麻点果”,影响商品价值。
2.危害症状
桑白蚧主要危害猕猴桃枝蔓,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在枝条和树干上吸食汁液为害。
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枝条上像挂了一层棉絮。被害枝蔓往往发育不良,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造成树势衰弱,枝条枯死。
一旦发生桑白蚧,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治,3~5年内将会造成全园被毁。
3.发病规律
桑白蚧在四川、陕西地区一般发生2代,第1代在5月孵化,第2代在7月孵化,10月雌雄虫交尾后以授精雌虫寄生在枝干上越冬。
桑白蚧的雌虫介壳灰白色,近圆形,背面隆起,介壳下的虫体橙黄色。雌虫介壳与树体接触紧密,刮开介壳才能见到虫体。
雌成虫介壳,桑白蚧的雄虫介壳白色,细长,介壳下的虫体呈橙黄色。羽化后的雄成虫寿命仅为一天,在和雌虫交尾后死去,因此田间经常看到的很多白色小长壳可能都是空壳。
(判断雄虫介壳是否活的,用手掐一下看是否有黄色液体爆出,有就是活的,赶紧刷掉。)
雄成虫介壳,桑白蚧雌虫产卵于介壳内,卵椭圆形,刚孵出的若虫淡粉红色,慢慢变为黄褐色,能爬行到其他枝蔓上固定取食,之后分泌蜡质形成介壳。
初孵若虫—白色种的黄点点
4.防治方法
介壳虫孵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期,此时由于若虫刚孵化,尚未形成坚硬的介壳,可以轻松杀死。一般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药剂防治:
在发现有若虫孵化(黄色的小点点)后,可选用毒死蜱、螺虫乙酯、噻嗪酮等药剂(注意乳油剂型的夏季容易产生药害),喷药时重点对准介壳虫危害严重的枝蔓分叉处及背阴面淋洗,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药,可有效防止桑白蚧的发生蔓延。
对于特别严重部位,可直接涂抹毒死蜱乳油或矿物油等进行防治。火苗给大家推荐一款安全性高的矿物油——科曼特,可以在果树全生长期使用,而且渗透性比一般的矿物油好,持续期也相对较长。
其他措施:
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轻轻刷掉枝蔓上的介壳虫体,结合夏剪,剪除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发生严重的果园要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树枝条健壮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
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剪除受害枝条,刮除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并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松脂酸钠,消灭越冬虫源,减少翌年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