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凡种植猕猴桃的区域,很少有不感染溃疡病。溃疡病已成为国内所有猕猴桃产区最大的生产种植障碍,但苦于科研水平限制,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控制只能停留在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源基数,压制溃疡病发生侵染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内,避免爆发成灾。从根本上铲除溃疡病感染,尚无理想的方案和措施,但近年来的防治实践表明,采用系统化的综合防控技术,对病源菌的繁殖和发生有较明显的抑制和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总结和推广。
现根据国内外生产一线的溃疡病防治经验,结合笔者多年来的防治实践,借鉴目前国际上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性理念,总结以下溃疡病防控新技术,以期对溃疡病防治提供参考。
1、锁定病菌侵染时间
许多研究显示,溃疡病适宜侵染和发生的温度在5~20℃范围,尽管有研究认为溃疡病已呈周年症状表现,但初侵染温度已被业界公认,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温度值进行季节应对,正好是秋季的9~11月份和来年的3~5月份。生产观察表现3~5月份的展叶至新梢抽生期是溃疡病症状集中大量表现期,根据溃疡病潜育期较长的特点,结合温度适宜范围,9~11月份就是溃疡病的侵染期。
2、了解病菌侵染途径
所有病菌体,包括溃疡病主要侵染途径是伤口和自然孔,所谓“病从口入”,这个“口”就是包括伤口(机械伤、冻伤、虫伤、风害、冰雹以及修剪、嫁接等人为作业导致的伤口),和自然孔(果柄孔,叶柄基孔,气孔等器官内外通道)。研究表明,溃疡病菌是一种弱寄生性细菌,依靠伤口和自然孔是溃疡病侵
染的主要途径。
3、掌握病菌发生的规律
实践观察发现,秋冬春湿度大,特别是冬春季节出现极端低温,树体一旦发生冻伤,溃疡病菌侵染发生率明显提高;1~5年生初果幼龄树包括当年新培育的实生苗,发病率明显高于盛果期成龄树,说明树体枝干组织幼嫩,木质化程度低极易成为溃疡病的侵染对象。溃疡病对侵染对象呈“喜新厌旧”“喜嫩厌老”规律。另外,栽培种中华系感病率显著大于美味系;高海拔区发病率大于低海拔区;背阳寒流途径区大于向阳背风园区;地势低凹园区发病大于地势高园区;修剪过迟伤流过大发病大于提早修剪很少伤流的园区;原产南方品种(无论中华系、美味系)发病大于原产北方品种;所有品系雄树发病大于雌树;营养过剩树势虚旺发病大于营养平衡树势中庸;超重修剪大伤口过多发病大于适度修剪;生长季节园区郁蔽光照恶化枝条木质化程度低发病大于通风透光良好枝条木质化程度高园区;老产区果园发病大于新建园区;上一年发病严重园区大于发病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