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蔓肿病的防治方法

2021-06-29 18:14

藤肿病,是猕猴桃果树的一种缺素症状,能引起果树主侧蔓突然增粗变畸形。主蔓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运输功能受到影响,造成果树营养不足。

猕猴桃的主、侧蔓的中段藤蔓突然增粗,呈上粗下细的畸形现象,有粗皮、裂皮,叶色泛黄,花果稀少,严重时,裂皮下的形成层开始褐变坏死,具发酵臭味。病树生长较弱甚至引起死枝。

一、每年花期喷硼砂液1~2次(浓度为0.2%);

二、根际土壤施用硼肥,每隔2年左右,在萌芽至新梢抽生期(4~5月间)地面施硼砂,每667平方米0.5~1千克,将士壤速效硼含量提高到0.3~0.5毫克/千克,枝梢全硼含量达到25~30毫克/千克;

三、合理增施磷肥和农家肥,利用磷硼互补的规律,保持土壤高磷(速效磷含量40~120毫克/千克)、中硼(速效硼含量达0.3~0.5毫克/千克)的比例;

四、在猕猴桃的伤流期过后,在蔓肿处沿任意一侧面用薄刀片从上到下打×(×的长、宽度度约5~6cm×3~4cm),深达木质部。

该办法成活率约82~89%左右。现有技术虽然通过叶面喷硼和土壤施硼,一定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但对于已发生藤肿病的树没有得到治疗,往往死去。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