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8-06-23 03:05

是使农户不耕地或少耕地,就可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降本增产的目的,且十分有利于改善环境、平衡生态的一项农业技术。这项技术在临猗县部分乡镇已经历了五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提高的实践过程,现已列入农业部2002至2005年“丰收计划”。主要农艺过程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农艺过程,包括机械深松覆盖(可隔年进行)、机械浅耕整地和免耕施肥播种。

1、机械深松覆盖主要起保水保肥作用。旱地小麦机收之后,适时进行机械深松,保持小麦秸秆根茬覆盖地表,耕深可达40-50cm。既能破除坚硬的土壤犁底层,使自然降雨下渗较深,减少了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土层不乱,结构稳定,保护了土壤中的蚯蚓和各层微生物处在正常的微生态环境中;还能利用小麦残茬覆盖地表,比较均匀地接纳自然降雨,并阻挡或缓解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有效的蓄水保墒作用,做到伏雨春雨,解决冬小麦产区自然降雨与小麦生长发育需水不同步的矛盾;同时,小麦残茬逐渐沤制腐烂,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2、机械浅耕整地起保土保墒作用。在小麦备耕期,适时进行浅耕(浅耙)整地,能够起到碎土、除草、匀茬、保墒整地的作用,达到土壤上虚下实的农艺要求,为种子准备一个良好的种床,以利正常发芽出土。一般采用先进适用的浅耕(圆盘耙)机具进行作业,由于对表层土壤翻腾少、破坏小,因而收到了保土保墒的良好效果。

3、机械免耕施肥播种起增产作用。在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播期,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作业。该机具有能够在较硬的表土中,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5道工序,作业效率高、质量高,符合农艺要求。化肥施深可达8-10cm,种子播深达5-6cm,化肥施在两行小麦中间,与种子形成侧位关系,避免了化肥烫籽烧苗现象。小麦行距设置为宽窄搭配,宽行行距为25cm,窄行行距为15cm;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减少了杂草对化肥的吸收利用;小麦行距宽窄搭配,可改善小麦生育后期的通风透光条件,如果降雨较多,能有效减少小麦倒伏而造成的减产,实现丰产丰收。由于是沟播形式,还有利于集雨纳墒,聚光提温,做到小雨大用,起到防旱御寒作用。播后实行碾压,既能使种子与土壤密结,有利于种子萌发出土,又有利于保墒防寒。

机组优化配置实施,关键是要引进开发先进适用的动力机械及配套农具,以它们为载体,把新技术变成生产力。经过5年的实践,临猗县农机局总结出基本机组的优化配置方案是: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条块分割的实际情况,基本机组的动力机械,应选配一台40-48Kw的轮式拖拉机。因为这样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在田间作业中,行走方便,能够带动大型农具,地头回转灵活,能够独立并且优质高效地完成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田间作业任务。基本机组配套农具主要配置深松机、浅耕整地机和免耕施肥播种机等3种。

①深松机的配置。主要选配两种形式的深松机。一种是全方位深松机。该机耕深可达40-50cm,作业后不留犁沟,土层不乱,犁底抠烂,秸秆覆盖地表,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大大提高。另一种是凿型深松犁。作业深度可达40-50cm,犁底抠烂,土层不乱,虚实相间,对土壤破坏性大大减少。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