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挤奶设备发展现状和趋势

2019-04-15 07:11

挤奶机械化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规模化奶牛场发展水平的重要考量指标。机械化挤奶设备的主要构成一般包括五部分:真空系统、脉动系统、奶系统、挤奶单元、清洗与奶冷却设备。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12年全国15省(市、区)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所述,各类挤奶设备应用比例大致为:转盘式挤奶设备占8%,并列式挤奶设备占38%,管道式挤奶设备占28%,鱼骨式挤奶设备占26%。

当前,随着养殖成本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挤奶装备的技术与需求趋势正向着规范化、自动化、多元化、仿生化、低碳环保、成本低廉化等多个方向发展汇〕。国内对挤奶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晚,且进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瑞典、荷兰、以色列、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的先进挤奶设备和技术开始被引入国内,并逐渐普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型挤奶设备,被多家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先后自主设计和研制出来。

机械化挤奶的关键部件是挤奶电子脉动器,电子脉动器的仿生化设计是目前挤奶设备研发的一个热点,挤奶的仿生定义不一而足,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就是通过自动调节脉动比率、脉动频率、真空压力和脱杯时间等挤奶参数,建立一个挤奶前刺激按摩、挤奶过程中刺激按摩、挤奶结束后刺激按摩机制,通过一种或多种按摩结合,并根据适当的奶牛个体数据和历史挤奶数据,以期最大限度地模拟犊牛自然吸吮规律,实现奶牛的全自然生理状态下的挤奶生产。大量的研究、实验和生产实践与数据表明,仿生挤奶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度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生概率,显著提升奶牛生殖健康,提高奶牛产奶量。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外的研发重点开始转向奶牛场养殖的全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福利化等技术方向。对于挤奶生产,在国外发达国家,全自动的挤奶机器人已经普及应用,这种设备不仅能实现挤奶、清洗、分流、贮藏过程的24h无人值守作业,并可完成在线计量统计、检测牛奶品质和乳房炎;对于奶牛饲喂,通过TMR饲喂机器人、饲草推送机器人和犊牛智能饮奶站的应用,实现了针对个体奶牛的按需求、按时段的自动精确饲喂;对于牛舍内环境控制,通过牛舍自动清洁机器人、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的应用,为奶牛提供了福利化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对于牛场管理与经营,通过全面的社会化分工服务体系与先进的牧场管理系统,结合奶牛计步、心跳、体温等发情监测传感器,融合健康、饲喂、产量、生产等数据,实现了对牛场管理的智能化牛群分组、生产评估、生产管理、养殖决策等。

当前由于一些挤奶设备适用性不高,配件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挤奶和清洗流程不当,造成牛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导致奶牛乳房和乳头损坏,乳房炎频发,养殖用户损失巨大。国际ISO组织制定了《Milkingmachineinstalla-tions)(《挤奶设备》)一系列标准,我国也已经将此标准引用为国家标准。标准中对挤奶设备的结构性能都做了规定,其中检测内容主要有,在脉动性能方面,主要检测包括脉动比率、脉动频率、脉动时相等;在真空泵性能方面,主要检测真空度、真空储备量、排气口气压等;在管路性能方面,主要检测真空降、泄漏量等。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对挤奶设备性能、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检测和鉴定,约束了国内的挤奶设备厂家生产和设备用户的使用,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奶牛的福利健康可持续养殖,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挤奶成套设备价格仍然过于高昂,主要是脉动器、奶计量装置、脱杯装置等挤奶设备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导致有大量的中小型奶牛场无法完全实现机械化挤奶,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牛奶价格不涨反降,人工成本、饲料成本不断上涨,大大限制了用户对机械化挤奶设备的资金投入。因此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设备投人成本,提高性价比,成为挤奶设备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购机补贴,还需要牛场用户管理意识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国内挤奶设备研发单位和生产厂家立足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挤奶关键部件与核心设备的的国产化。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