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的事故成因及对策

2019-04-23 08:3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日趋科学、合理,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科学的解决,如农机维修质量问题、农机维修事故问题等。据对农机使用与维修市场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有关农机维修事故的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农机维修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机正常的使用效率、工作效率。同时,事故发生后不仅给使用者的经济带来损失,还给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所以,不断提高农机维修质量,降低农机事故率,是当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机维修事故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本人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导致农机维修事故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下面,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导致农机维修事故发生的原因

1.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偏低,维修设备落后、不完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日趋科学、合理,农业机械化普及的速度迅速。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与普及的过程中,农机维修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维修设备不完善、维修设备老化等现象十分突出。而在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农机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农机维修的根本保证,更是在大量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中,维修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维修设备进行维修,维修工作将很难开展,且维修效果、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机维修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在对农机检修过程中,没有切断动力源。农机出现故障时大都是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且受到生产时间的限制,农用机械使用比较集中,当农机生产中发生故障时,驾驶人员一着急,在没有对农机熄灭时,就紧急查看农机故障所在,进行检修,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且严重违反了农机维修的操作程序,给农机维修人员埋下了人身安全隐患。具了解,现阶段我国很多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的,可以达到所有农机维修事故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3.农机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往往忽略小配件的重要作用。对于机械来说,任何一个零部件的损坏都是致命的。但是,有些农机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只注重农机的主要部件,往往忽略小部件,而小部件出现故障后,就会使农机出现磨损过渡的现象,减少了农机正常的使用寿命,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操作人员埋下安全隐患。

二、应对农机维修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1.加强机械维修方法宣传。农机维修人员按照规范的农机维修操作方法进行维修农机是防范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的基础。只有进行规范的维修操作,才能把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小,即使发生事故,也可以把危害降到最小。所以,相关的监理和宣传机构一定要加强对正确规范农机维修方法和维修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明确说明不按规范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

2.定期保养和合理放置。农业机械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的次数越多,使用的时间越长,机械的磨损老化就越严重,特别是零散配件的磨损老化更容易被忽略。而磨损老化严重的机械特别容易在农业生产时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定期的对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保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防范农机维修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我们知道,农用机械使用是季节性的,在农机闲置时,保养的好坏对农机使用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当农机闲置不用时,应该放置通风较好的地方,按照正确的农机闲置保养办法进行科学保养,以提高农机的使用寿命和控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3.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的补贴。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农机购买的补贴日益增加,但却忽视了农机维修设备的配套建设及农机维修技术力量的建设。所以,在对农机维修补贴这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帮助农机维修部门更新维修设备,提升维修人员的维修专业知识及维修技能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

总之,我国农机维修领域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建设,所以,要想控制农机维修事故的发展,就必须从政府、农机操作人员、农机维修人员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农机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农机,规范农机维修行业,提升农机维修技术水平,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