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农业机械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农用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如何节油降耗、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农用机械油耗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些节油降耗措施,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影响农用机械油耗的因素
1.拖拉机的质量及技术状态:拖拉机的科技含量、零部件材质、加工水平、装配质量及日常维护保养是影响油耗的关键因素。例如,转弯半径大、车轮定位不准会增加油耗;四缸柴油机若一缸不工作,油耗增加20%;空气滤清器堵塞1/3,耗油率增加近2%;气门间隙调整不当,尤其间隙过大,油耗会增加近20%。此外,水垢和润滑油道及油底壳未及时清洗,也会导致油耗增加。
2.配套农机具的质量及技术状态:农机具的灵活性、功能性、入土角度、作业深度、刀锤锋利度、旋转部位平衡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油耗。
3.动力机及农机具的匹配:不同动力的拖拉机牵引力不同,匹配不当会导致油耗增加。发动机动力储备为15%时最节油,因此主机与配套机具要合理匹配,避免“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4.驾驶技术的影响:驾驶技术是影响油耗的最大主观因素。高水平的驾驶员与普通驾驶员相比,能节约燃油25%~35%。此外,驾驶员的身心状态、作业时间、疲劳程度等也与油耗有关。
5.作业环境的影响:地块的平整度、有无障碍物、墒情以及地块大小等因素直接影响油耗。
节油技术措施
1.选择优质农机产品:选择科技含量高、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的农机产品,并确保主机与机具匹配,保证合理的动力储备。
2.保持良好技术状态:定期维护保养发动机及农机具,防止燃油系统漏油、跑油、滴油;选择合规润滑油,确保润滑系统和行走系统得到良好润滑;四轮定位准确,制动无卡滞、拖带,离合器不打滑;及时清洗油道、油底壳、水道、水箱、油头、柱塞、缸筒等部件。
3.提升驾驶技术:
预热升温:作业前,发动机应预热至水温40℃时起步,60℃时开始工作,正常工作温度为75~90℃。
轻踏缓抬:控制加速踏板要轻踏缓抬,避免急加速和猛加油。
匀速前进,减少转弯半径:作业时匀速前进,减少转弯半径,降低无谓损耗。
安全滑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滑行实现节油,一次合理的滑行可节约燃油10~15mL。
长时间停车熄火:需长时间停车时,应熄火以减少无谓消耗。
注意轮胎气压:保持标准胎压(约2kg/m²),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油耗。
4.依靠科技进步:国三发动机能够精准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使柴油机运转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降低油耗和有害气体排放。科技的进步为节油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农用机械的燃油消耗,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