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又称梭条斑花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还可随着机械耕作向周边田块扩展。不经种子、昆虫传播,传播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小麦生长至三叶期时,新生叶可能出现褪绿、变黄和扭曲变形,病株先从心叶,或心叶下一叶的叶尖或叶中部开始褪色,形成深绿与浅绿相嵌的短细条花叶,后来部分变黄,发展成淡黄至枯黄色黄绿相间的斑驳或长短不等、边缘不整齐的条纹,随即全叶变为橘黄色或枯黄色,有的杂有少量淡绿色条斑,随后,病叶的变黄部分枯死,老叶上出现大量枯斑,有时呈梭条状。发病严重者植株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变硬老化,抽出心叶黄化枯死。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的全田发病。是由禾谷黏菌传播小麦黄化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返青期出现症状,在小麦4-6片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化,呈不规则分布,在往年的发病位置发病面积逐年向外扩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是土传病害,病株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