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品种、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在种植感病品种并有一定数量菌源的条件下,发病的轻重则取决于温度和雨量。通常7~8月间平均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地区,适于大斑病的发生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轮作或合理间套作田发病轻;早播比晚播的病轻;稀植的比密植的病轻;肥沃田比瘦瘠地的病轻;地势高、通透好的比地势低湿的地块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