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抽穗以后,田间的亩穗数已经固定,而为了提高产量,只有2种办法,一是增加穗粒数,也就是每个麦穗上的麦粒数量,二是提高粒重,也就是每颗麦粒的重量,以上2种(穗粒数、粒重)对于最终小麦的产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蚧壳虫虫体小,繁殖快,1年繁殖2~7代,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防治非常困难。该虫的为害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桃树蚧壳虫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二代,以受精雌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5月初孵化,6月中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产卵。第二代若虫在8月份,若虫期30~40天,第二代雌成虫发生在9月份,交配授精后在枝条上越冬。以雌虫和若虫固着在枝干上吸食汁液,危害轻者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危害重者布满枝干,权势明显衰弱,导致大量落果,甚至枝梢干枯或整株死亡。桑白蚧以若虫和成虫固着刺吸寄主汁液,虫量特别大,有的完全覆盖住树皮,相互重叠成层,形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蜡物质,排满泄粘液污染树体呈油渍状,被害枝条发育不良,重者整枝或整株枯死,以2-3年生枝条受害重。卵产于介壳下,产卵后干缩死亡。初孵幼虫善爬行,当找到适宜的寄生地点后即行固定,经蜕皮后触角和足消失,并开始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一般第一代若虫主要危害枝干;第二代若虫除危害枝干外还危害果实;第三代若虫还危害当年新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