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几率。青枯病发病后治疗困难,应以预防为主,定植前用氰胺化钙闷棚处理,杀虫灭菌;多使用生物菌肥或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可抑制病菌传播。青枯病菌喜好酸性土壤,施基肥时用草木灰或熟石灰中和土壤酸碱度,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发病几率;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可用30%甲霜▪恶霉灵+72%农用链霉素分别灌根一次。高温多雨时期每隔1~2周用波尔多液喷施2~3次,并经常通风换气。
防治措施:(1)实行水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高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止积水,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3)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活化土壤,调节土壤pH值。(4)药剂防治:育苗前用60%三氯异氰脲酸片剂1000倍液喷洒地面。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氟哌酸600倍液或可杀得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此病害以灌根防治为主,叶面喷雾为辅,得病后作物传导输送水肥能力差,叶片打药可混合叶面肥补充能量。最好提前预防,定植当天用络氨铜等铜制剂灌根。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叶先青枯,茎基部3~4节干缩腐烂,根部空心变软,皮层变紫红或褐色,易剥离,严重时病株失水萎蔫枯死。发病率一般在10%~15%,高者可达30%以上。该病主要在生长前期侵染,故防治宜早不宜迟。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轮作换茬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