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5~32℃,相对湿度90%以上。连作、田间积水、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棚室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梅雨期长、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叶片染病后,初呈暗绿色水浸状,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叶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被害,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影响植株的养分贮存,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根部受害,变褐腐,根毛减少,很少发出新根,长势明显减弱。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或水流传播,萌发后以芽管的方式直接侵入寄主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