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规律:在辽宁、河北、陕西秦岭北麓1年发生2代。以幼龄幼虫在粗翘皮下、锯口皮下和贴枝枯叶下结白色丝茧越冬。在浙江,越冬成虫仍能为害蚕豆、苜蓿等作物,也有少数以蛹越冬。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化蛹。蛹经6~9天羽化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并喜食糖醋液。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在辽宁南部地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盛期在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在8月发生,8月中旬为盛期。陕西秦岭北麓,越冬代成虫于6月初至6月底发生,第一代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各代盛期与辽宁相仿。成虫产卵于叶片上。卵经5~8天孵化。第二代幼龄幼虫于10月份到越冬场所越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发生期。10月份发生第二代幼虫并潜伏越冬。
小黄卷叶蛾、褐卷叶蛾、苹大卷叶蛾等不仅危害新梢和叶片,还可将叶片缀粘在果实上啃食果皮,被称“舔皮虫”。年发生2~3代。以2~3龄幼虫在顶梢卷叶团内结虫苞越冬。萌芽时幼虫出蛰卷嫩叶为害,常食顶芽生长点。6月上旬幼虫老熟,在卷叶内作茧化蛹,6月中、下旬发蛾。成虫白天潜藏叶背,略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有绒毛的叶片背面。幼虫孵出后吐丝缀叶作苞,藏身其中,探身苞外取食嫩叶。7月是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于10月以后进入越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