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腐病在西红柿幼果期开始发病,初期果实顶部呈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扁平或凹陷,有的病斑中心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软,不腐烂。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寄生而腐烂。
此病是由水分供应失调、缺钙、缺硼等原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第一果穗座果之后,植株处于生育旺盛阶段,遇干旱,特别是大棚栽培的,为预防灰霉病或菌核病的发生,采取降湿栽培措施,当叶片蒸腾需消耗大量水分,导致果实,特别是脐部的水分被叶片夺走时,造成果实内部水分失调,果实的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
引起发病因素较多。一般说脐腐病的初始发病期是在升花后的12~15天,这一时期果实体积增长相对较快,对钙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容易引起局部缺钙,导致脐腐病的发生。生育期间水分供应不均或不稳定易形成脐腐。尤其干旱时,水分供应失常,易形成脐腐。干旱条件下喷洒波尔多液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过多引起烧根造成发病。沙质土壤或黏重土壤易发病。
夏季高温季节果菜类蔬菜容易发生脐腐病,其中以番茄最甚。番茄脐腐病是在生长阶段,由于肥水跟不上土壤缺钙造成的。绿色植物在一段时间内水份充裕,生长发育充沛。如土壤水份忽然产生变化,出現少水时,使青果肚脐很多缺水而造成机构萎缩。绿色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钙,引起肚脐体细胞生理学混乱,导致脐腐病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