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的病原菌为高粱柄锈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苞叶、叶鞘和雄花。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浅黄色长圆形小脓疤状病斑,后小疱疤突起、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期病斑上随着产生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越冬,翌年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不同品种抗性存在差异。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施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早生快发,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技术普及率,提升防治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