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主要寄主是番茄,还侵染辣椒、龙葵、烟草等47种茄科植物,但无侵染马铃薯的记录。一些感病茄科杂草是该病原菌的永久侵染源。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发病,病株发生萎蔫和死亡,大田定植后造成缺株断垄。病菌可通过维管束侵入果实,造成果实皱缩、畸形,由外部侵染果实引起“鸟眼状”斑点,影响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危害十分严重。据国外报道,番茄溃疡病可使番茄产量损失25%~75%。在自然条件下,番茄植株对此病非常感病。病菌侵入以后有1个很长的潜伏期。在植株中,病菌存在于木质部导管里,影响溶生细胞间隙。果实皱缩、畸形,由外部侵染果实引起“鸟眼状”斑点。番茄果实上出现了大量的泡泡,并且在中间还有针尖大小的黑点。这是番茄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高温情况下发病较重。病斑似鸟的眼睛,后期果肉腐烂,并使种子带菌,有的幼果皱缩停长。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外向内逐渐萎蔫,有的病苗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茎秆受害时,往往会导致茎秆变空变褐色,下陷或沿着茎或果柄、叶柄处开裂,造成植株枯死。果实染病,果面上形成圆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单个病斑较多,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一褐色小点,病斑不可去除,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