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增施过磷酸钙,提高寄主抗病力。蚕豆立枯病又称丝核菌茎腐病,蚕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主要侵染蚕豆茎基或地下部。茎基染病多在茎的一侧或环茎现黑色病变,致茎变黑。有时病斑向上扩展达十几厘米,干燥时病部凹陷,几周后病株枯死。湿度大时菌丝自茎基向四周土面蔓延,后产生直径1—2mm、不规则形褐色菌核。地下部染病呈灰绿色至绿褐色,主茎略萎蔫,后下部叶片变黑,上部叶片仅叶尖或叶缘变色,后整株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叶鞘或茎间常有蛛网状菌丝或小菌核。防治方法包括轮作、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及种子处理等。蚕豆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变化,容易产生蚜虫、红斑病等病虫害,导致蚕豆生长不良,根瘤少,最终产量不高。具体防治措施有:(1)轮作提倡与小麦、大麦等轮作3—5年,避免与水稻连作;(2)适时播种,春蚕豆适当晚播,冬蚕豆避免晚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