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2-07-31 09:03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人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水稻种子带菌会导致叶瘟;寄生在原干燥稻草上的菌丝分化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在水稻分蘖期、抽穗破口期和花期等薄弱期形成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瘟。种子和田间残留稻草带菌、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是稻瘟病的发病原因。病原物的存在、种子和病稻草带菌、适温高湿等条件适宜时,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山区雾大露重,光照不足,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偏施迟施氮肥,不合理的稻田灌溉,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