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立枯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2-08-28 11:12

番茄在播种过密或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时易引发立枯病。该病通常在茎基部发病,表现为颜色变褐,病部收缩细溢,茎叶萎焉,最明显的症状是幼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不倒伏。立枯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堆肥传播。病菌发育适湿为17〜28°C,在12°C以下或30°C以上时发生受抑制。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连作、密度大等因素也会诱发病害。

在发病初期可喷施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或95%的恶霉灵原药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秧盘育苗时需注意温度和水份管理,避免温度过高,否则易引发病害。种植密度大、透气性差、高温高湿天气、土壤和种子带菌等均为发病诱因。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2月,感病生育期在幼苗期。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播种过密、幼苗生长衰弱、土壤酸性等田块发病重。年度间育苗期间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密度过大和高温高湿是立枯病发病的主要条件。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