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在发芽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会变为褐色,扭曲、腐烂而死,种子或芽基部会生有霉层。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会出现叶片枯黄、不展开,基部变褐,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逐渐变为黄褐色,茎基软弱,易折断等症状。水稻立枯病基腐表现症状有:黄化、黑软、腐臭味。水稻旱育秧机叶龄2-3叶时,容易形成秧苗成团枯萎、腐烂、萃倒等立枯病病害,可以采用床土调酸、施用甲霜.噁苗灵、立枯净等药品喷雾预防和治疗。立针基腐多发生于立针到3叶期,2叶1心时也少有发生。幼苗中心叶开始枯黄,如果温差大,呈现灰绿带黄颜色,根群多数变成黄褐色。潮湿情况下,茎基部软化,用手提苗,苗与种子脱离。干燥情况下种子与茎基部形成褐斑,并有真菌霉层。开始在床面上成撮发生,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水稻基腐病的特征是在1至2叶期,叶片枯萎,叶鞘有褐斑,幼根成褐色,通风炼苗时,早晨叶尖无水珠,拣苗时叶茎与根基断裂,与青枯病的区别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