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通过风、雨传播,从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潜育期短,环境适宜时只需3~4天。病害在田间的扩散蔓延主要是孢子囊重复侵染的结果。病害易于流行的平均气温是16℃左右,因为这一温度既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侵入,也有利于侵入后菌丝体的发育。萝卜霜霉病是由X引起的、发生在萝卜的病害。主要为害萝卜种株的叶片,其次是茎、花梗和种荚。叶片染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起发病,发病初始叶片产生淡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淡黄色至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可引起叶片干枯。萝卜霜霉病在萝卜生产上时有发生,但一般对萝卜生产影响不大;重病田危害严重,患病植株叶片枯死,会影响植株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萝卜的生产。气候因素、品种抗性和栽培措施等都会影响萝卜霜霉病病害的发生,其中气候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病菌还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直接侵染幼苗,引起苗期发病。病菌在越冬后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在寄主表面产生芽管,由气孔或从细胞间隙处侵入,经3-5天潜育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如此经多次再侵染。温湿度对萝卜霜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温度影响着病害发生的时间,湿度决定着病害发生的程度;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湿度越大病害发生的越严重。一般温度在16-24℃范围内,相对湿度(RH)大于70%时,易发病。此外,昼夜温度相差大时也易于发病。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适宜发病温度7~28℃,最适发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多雨、多雾或田间积水发病较重,栽培上多年连作、播种期过早、氮肥偏多、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