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3-01-17 22:46

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气候传染病,在气温为20℃~30℃,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气候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其主要是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发病中度的田块,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玉米锈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柄锈菌,发病温度范围15-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夏孢子在侵入时需高湿,叶面结露,适宜于夏孢子形成和侵入。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玉米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夏秋高温、多湿及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早熟品种、密度过高、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锈病在相对较低的气温(16~23℃)和经常降雨、相对湿度较高(100%)的条件下,易于发生和流行。高温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侵染,发病重。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发病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