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5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炭疽病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花茎和短缩茎,表现为近黑色的纺锤形病斑、稍凹陷。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最后幼果腐烂。草莓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螨类、线虫等,其中蚜虫、白粉虱、螨类在露地和保护地均有发生,线虫对草莓的一生都有危害,传播主要依靠秧苗和土壤。
草莓病害包括灰霉病、白粉病、芽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角斑病、青枯病、革腐病、黄萎病、红心根腐病、菌核病、蛇眼病、白腐病、疫病、镰刀菌枯萎病、褐斑病、黑斑病、粘菌病、线虫病等。虫害有蚜虫、蛴螬、毒蛾类、夜蛾类、卷蛾类、大蓑蛾、大造桥虫、大青叶蝉、粉虱、叶螨、金龟子、蝽象类、小地老虎、蝼蛄、蜗牛、蛞蝓等。
炭疽病是草莓上的常发病害,病原可为炭疽菌属的多种真菌,如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草莓炭疽菌等,但以前者居多。叶片感病常见黑色水浸状小斑,部分慢性炭疽叶缘呈波纹状焦枯;叶柄、茎部染病有凹陷的纺锤形病斑;侵染中柱后,从侵口至中心坏死;果实感病病斑凹陷发黑,软腐而僵。虽然炭疽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侵染,但尤以苗期、定植初期的危害最甚。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很快。防治时注意加强移栽定植前的土壤消杀,缓苗后用恶霉灵、嘧菌酯等灌根,间隔半月后再用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海精灵冲施;发病初期,可用福美双+溴菌腈+吡唑醚菌酯,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进行防控。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对水75千克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