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的传播途径,小麦秆枯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2023-05-08 18:40

病株残体遗落土中,病菌便在其中存活。土壤潮湿时,子囊孢子即从子囊壳中逸出,并进入土中,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冬小麦播种出苗后,病菌的菌丝和子囊孢子在适宜条件下随即活动或萌发,侵染小麦幼苗的芽鞘或叶鞘。到春天,病菌自下而上,由外层向深层发展。

以土壤带菌为主,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麦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植株间一般互不侵染。田间湿度大,地温10—15℃适宜秆枯病发生。小麦3叶期前容易染病,叶龄越大,抗病力越强。病害行程度主要决定于土壤带菌多少。

小麦秆黑粉冬孢子团主要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行传染。病菌侵染方式为幼苗系统侵染。当冬孢子萌芽后,由菌丝侵入小麦芽鞘而至生长点。小麦秆黑粉病发生的多少,与小麦发芽期间土温有关。一般土温在9~26℃间都可以发生侵染,但以土温20℃左右最为适宜。此外,发病率多少还与土壤含水量有关。一般较干燥的地块发病率比湿度大的地块发病率高。

小麦秆枯病以土壤带菌为主,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麦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植株间一般互不侵染。田间湿度大,地温10—15℃适宜秆枯病发生。

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土壤带菌为主,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麦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植株间一般互不侵染。田间湿度大,地温10―15℃适宜秆枯病发生。

冬小麦播种出苗后,病菌的菌丝和子囊孢子在适宜条件下随即活动或萌发,侵染小麦幼苗的芽鞘或叶鞘。到春天,病菌自下而上,由外层向深层发展。一般很少发生株与株之间的再次侵染。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