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斑病,又称梨叶斑病、梨白星病、梨斑枯病,是由梨生壳针孢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梨上的一种病害。该病仅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褐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造成8、9月梨园大量早期落叶,一般病叶率20-40%,严重者60%以上,个别树几乎全部落叶,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还影响来年的花芽分化和结果。褐斑病发生严重的,会导致梨树越冬性大大降低,树体衰弱,部分大枝甚至整株被冻死。梨褐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秋后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雨季到来前喷三安植物保护菌剂1:(50-100)倍发酵液或波尔多液。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落叶的病斑上过冬。第二年春季通过风雨散播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孢子沾附在新叶上,于环境条件适宜时,发芽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在梨树生长期中,病斑上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其中成熟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再次侵害叶片。所以,在整个生长季中,病害有多次侵染,陆续引起叶片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