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的方法包括减少苗田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争取苗田分蘖是提高有效穗数的基础。根据试验表明,插秧后苗田出来的大部分蘖就能够直接生长,成为有效穗数的主要来源,占整个有效穗数的15-20%。第2节位的分蘖占有效穗数的5-7%。第3节位的分蘖因移栽伤的影响基本不分蘖,第4节位开始进入正常分蘖。以上结果表明,提高有效分蘖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播种量,提高苗田分蘖率。科学管水,浅水勤灌,保持土壤透气,增加根系活力。早施分蘖肥,秧苗移栽后7一10天结合除草施足分蘖肥促早发。苗够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争取大穗。穗多、穗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虽然水稻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但只有早期的分蘖才是有效分蘖,才能够成穗,因此提高水稻产量,不仅要在促蘖上下功夫,关键是要在促早蘖上下功夫。其具体措施选用健壮秧苗最好是选择旱育的适龄壮秧,这样的秧苗株形矮健、根系发达粗壮、吸收力与抗逆性强。提早施用促蘖肥。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提早施用速效性氮素促蘖肥,能够使叶色迅速转黑,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到了有效分蘖的期末,需要酌量施用保蘖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水稻的缓苗和分蘖跟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分蘖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要求时,产量肯定就上不去。因此一定要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积极应对水稻分蘖不足或者是不分蘖的现象,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是:要加强水分管理,田间花打水(浅水状态)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利于分蘖的形成,同时能减少潜叶蝇的危害。二是:追施返青肥给水稻的分蘖提供足够的养分。三是:防止草荒和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