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主要发生于水稻扬花时下雨,病菌侵入花穗,在花穗里繁殖而成。该病仅危害穗部,影响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水稻抽穗期低温、阴雨、偏施氮肥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具体因素包括:
1.遭遇不良气候:在水稻抽穗期如果遇到了低温阴雨的天气,便容易发生稻曲病。
2.田间管理不当:水稻栽培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日照少等原因均容易导致稻曲病的发生。
3.品种以及偏施氮肥:与早熟品种相比,晚熟品种发生稻曲病的程度更重一些,而且若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偏施氮肥了,也容易发生稻曲病。
此外,水稻破口前20天至始穗期间,出现连阴雨天气适宜稻曲病流行。种植抗病品种及偏施氮肥也是稻曲病流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