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是什么虫,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2023-09-21 20:00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的土内(3~5厘米)作茧越冬。来年7月底到8月中下旬羽化,产卵高峰在8月下旬,卵多产在豆荚上。8月底至9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在豆荚边缘附近吐丝结网,然后蛀入荚内危害豆粒,荚内充满虫粪。幼虫在荚内为害20~30天,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在豆荚合缝线附近咬孔爬出,入土作茧越冬。连作田重于轮作田;大豆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吻合度高,则受害重,反之则受害轻,因此适当提早播种或利用早熟品种,可降低虫害率;大豆多荚毛品种着卵多、危害重,无荚毛或少荚毛品种着卵少,受害轻。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成虫羽化和幼虫脱荚入土。少雨干旱对其发生不利。低洼地比平地、岗地发生重,旱年尤为明显。成虫是一种仅为5~6毫米长的小蛾子,黄褐色或暗褐色。前翅暗褐色,沿前线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斜纹周围黄色,近外缘有一块银灰色椭圆形斑,斑内有3个紫褐色小斑。后翅浅灰色,无斑纹。老熟幼虫体长8~11毫米,浅红色,头和前胸背部黄褐色。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