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果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白色丝状菌丝,后形成白粉;发病中期随着病菌的进一步侵染,形成灰白色的粉状微尘,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形成叶片蜡质层;发病后期叶片褪绿、黄化,其表面覆盖着白色霉层。果实后期受害时,果实表面会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
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0.3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等。草莓白粉病属专性寄生菌,为害叶片、叶柄、花及果。在侵染初期,叶背及茎上出现白色星状小粉斑,以后向四周扩展,在边缘出现不明显的连片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病叶逐渐变得枯黄;使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果实在早期受害,幼果发育停止,病部变成褐色、着色不均,其表面覆盖白粉,使浆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