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鞘、茎秆、穗部均会受到侵染。发病初期病部可见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点逐渐发展为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展至中期呈白灰色,后期呈浅褐色,并产生闭囊壳。病情较轻时霉斑呈分散分布,随着病情加重霉斑也逐渐扩大成片,最终覆盖全叶;病斑下部及周围组织褪绿,病叶发黄、早枯,如发病累及茎及叶鞘,则会导致植株整株倒伏;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有显著下降,最终影响小麦产量。
白粉病菌寄生小麦后,植株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孽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据调查,小麦受白粉病危害,严重田块可减产20%~30%。如果发病较早,影响植株生长,小麦长不高,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后也会出现不结实或结实少、瘪粒多的现象。大面积蔓延开后,肯定会造成严重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