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由若干种镰孢属真菌引起,主要侵染小麦的穗部,导致穗腐。其发生流行受菌源量、品种抗性、农业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气象条件关系尤为密切。当春季平均气温达到9℃以上,且连续3-5天有雨时,越冬菌源便产生子囊孢子。小麦抽穗扬花期在有大量成熟子囊孢子存在的情况下,遇降雨或空气潮湿,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麦抽穗后,阴雨天气多,空气湿度大易发生。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感病品种、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流行轻重。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间,尽管菌源量大,但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