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根腐病的发病规律?

2025-05-13 15:07

蚕豆根腐病是由镰孢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蚕豆的茎基和根部,导致植株枯萎死亡。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在田间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从根毛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田间借浇水及昆虫传播蔓延,引起再侵染。一般在蚕豆花期发病严重。田间积水或苗期浇水过早,病害发生重。多年连作发病较重。

蚕豆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

一、实行轮作:蚕豆根腐病菌寄主范围窄,实行蚕豆、小麦、油菜等3年以上轮作,效果好。但不宜与豆科牧草轮作。

二、加强田间规划和管理:选择高燥排水好的田块,播种时尽量避开阴雨连绵时间;灌水实行速灌速排,防止土壤过干过湿。

三、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宜用病株沤肥,收获后及时清洁田间;

四、种子处理:播前用敌克松均匀拌种10个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10分钟。

五、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剂应在傍晚时拌细土施用,不宜兑水喷雾,避免造成伤苗。

蚕豆根腐病病菌可在种子上存活或传带,种子带菌率1.2%~14.2%,且主要在种子表面经种皮传播。发病程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在地下水位高或田间积水时,田间持水量高于92%发病最重,地势高的田块发病轻;精耕细作及在冬季实行蚕豆、小麦、油菜轮作的田块发病轻。年度间的差异与气象条件相关,播种时遇有阴雨连绵的年份,死苗严重。蚕豆根腐病在田间湿度大,在25摄氏度时容易发病。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