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新生子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种猪不育等。本病病程不长,4周左右即变缓和而停止发生新病例,育肥猪和老母猪的病程更短,约9天即可康复。利用这一时间差,将已完全康复的育肥猪进行采血,在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清(内含丰富抗本病的抗体),对尚在发病的子猪进行治疗,每头肌内注射或腹腔注射2毫升,可获得良好疗效。对发病症状轻微的猪可试用以下疗法: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治疗,猪每公斤体重用药0.05~0.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1次;对病情严重的可1天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天。
防治方法:只能从无此疫病场引种,并在场外隔离检疫1个月,其间进行血清抗体检查,阴性的方可入场。对于疫区和周围受威胁区的猪场,选用猪伪狂犬病灭活菌苗、基因缺失灭活菌苗(适用于原种、父母代种猪场),或者用伪狂犬病病毒K61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对正爆发伪狂犬病的猪场,应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选用弱毒苗,以期迅速而全面地建立免疫保护。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蝇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可很快控制发病。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加强消毒,猪舍的地面,墙壁,配套设施,猪场常用工具用消毒液每周消毒一次,定时免疫,及时确诊,对已发病仔猪隔离或扑杀,对隔离病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猪的伪狂犬病预防:打伪狂犬疫苗,再间隔4至6周后进行第二次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