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秋炎热、潮湿季节多发。本病多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偶有暴发。在养猪场,猪链球菌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继发病,并与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等混合感染。气候、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等诱因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败血型的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在特定诱因下死亡率可达80%以上。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7月~10月份易出现大面积流行。猪链球菌感染人无明显季节性,暴发具有地域性。
该病的传染源包括病猪、发病康复猪和健康带菌猪。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等。猪体内猪链球菌带菌率约20%-40%,一般不引起疾病。但若细菌毒力变异,则可能导致发病。至今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鼻、咽黏膜),也可通过消化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新生仔猪常经脐带感染。昆虫媒介在猪场间传播病原菌也起重要作用。本病为地方流行性,新疫区多呈暴发急性败血型,短期内波及全群;慢性型则呈散发性。
不同猪群易感性不同,以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育成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较少发病。发病类型包括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败血型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败血型多发生于架子猪和怀孕母猪,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及断奶仔猪,关节炎型多由其他型转化而来,淋巴结脓肿型则多发于架子猪和6-8周龄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