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2023-01-10 19:19

典型猪瘟:病猪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型、皮肤、黏膜发绀、出血,可见全身呈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猪表现弓背、寒战、喜钻垫料,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附有黏液或血液,多在一周左右死亡。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一种病情缓和、感染后潜伏期长、发病后症状减轻、病变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的猪瘟类型。病猪皮肤虽然不见出血点,但腹下部有淤血和坏死,病愈猪出现干耳、干尾,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甚至成年猪可以耐过。神经型猪瘟:先天感染猪瘟病毒引起的神经型猪瘟,主要表现为新生仔猪瘦弱,2至15日龄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磨牙、转圈、倒地痉挛),最后抽搐死亡。

猪瘟的病变很特殊,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主要特征性病变是:①全身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尤甚,外表呈暗红色,中间有出血条纹,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病变。②整个消化道都有病变,口腔、齿龈有出血点和溃疡灶,喉头、咽喉黏膜有出血点,胃和小肠黏膜出血,慢性病例在大肠的回盲瓣处黏膜有中心突起的圆形纽扣状溃疡。③肾不肿大,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似麻雀蛋壳样。④膀胱黏膜布满出血点。⑤脾脏边缘可见红黑色的坏死灶,粟粒大至黄豆大,质地较硬,突出被膜表面,称为出血性梗死。⑥流产的胎儿水肿,表皮出血,小脑发育不良。目前,各地出现一种温和性猪瘟,其病变一般轻于典型猪瘟的变化,淋巴结呈水肿状态,轻度出血或不出血。肾出血点不一致,膀胱黏膜仅有少数出血,脾稍肿,只有1~2处梗死灶,回盲瓣溃疡、坏死。

体温升高41度以上。在病猪四肢、耳后、腹部及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腿色。病初便秘、不久腹泻、便秘腹泻相互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稀圆而薄,眼内有脓性分泌物,有厌食或少食现象。猪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惊吓恐惧,最后抽搐死亡。小公猪包皮积尿发炎用手挤压时,挤出恶臭的液体。急性病例在一周左右死亡,死亡率较高。不死之猪成为僵猪不长。

体温升高到41度以上。在病猪四肢、耳后、腹部及全身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病初便秘,不久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两眼有脓性分泌物,不食或吃几口即退下。小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惊恐,甚至抽搐死亡。公猪包皮积尿发炎用手挤压时,可挤出恶臭的液体。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较高。慢性病例症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急性病例:体温升高到41度以上。在病猪四肢、耳后、腹部及全身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病初。便秘,不久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两眼有脓性分泌物,不食或吃几口即退下。小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惊恐,甚至抽搐死亡。公猪包皮积尿发炎用手挤压时,可挤出恶臭的液体。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较高。慢性病例症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消瘦,走路不稳。病程一般可达20天或更长时间,死亡较多。

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C,高热稽留或回归热。寒战,倦怠,行动缓慢,垂头弓背,口渴,废食,常伏卧一隅闭目嗜睡。眼结膜发炎,角膜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增加,甚至将上下眼睑粘连,皮肤和黏膜发绀,有出血斑点。病猪初期便秘,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恶臭异常。

典型症状:眼结膜发炎,角膜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增加,甚至将上下眼睑粘连,皮肤和黏膜发绀,有出血斑点。在下腹部、耳部、四蹄、嘴唇、外阴等处,可见到紫红色斑点。病猪初期便秘,排粪困难,粪便呈粒状带有黏液,不久出现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恶臭异常,肛门周围沾污粪便。公猪的阴茎鞘囊积尿,膨胀甚大,用手捋之有混浊、恶臭、带有白色沉淀物的液体流出。

猪瘟的典型症状有猪出现发热现象,温度高达40-42℃,还有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出血,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猪瘟后要及时打扫卫生,减少病毒、虫类等着野毒等,免疫力低的猪容易发病,及时疫苗和用碱类或者百毒杀类消毒也很重要。

体温升高到41度以上。在病猪四肢、耳后、腹部及全身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病初便秘,不久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两眼有脓性分泌物,不食或吃几口即退下。小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惊恐,甚至抽搐死亡。公猪包皮积尿发炎用手挤压时,可挤出恶臭的液体。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较高。慢性病例症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消瘦,走路不稳。病程一般可达20天或更长时间,死亡较多。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以上为本站整理农技人员经验所得,仅供参考)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