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以及野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上,猪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猪瘟通常表现为高热(41~42℃),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眼有脓性分泌物,皮肤广泛性充血和出血,特别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明显。病猪可能有短暂的便秘,接着是灰黄色的腹泻。这种类型的猪瘟在小猪中病死率可达100%,通常在感染后5~15天内死亡。
慢性猪瘟则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的弛张热型,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以下痢为主。皮肤可能出现皮疹、结痂,耳、尾和肢体末端等部位可能发生坏死。病程可能持续一个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康复的猪往往成为生长迟缓的僵猪。这种类型的猪瘟多见于疫情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此外,还有一种温和型猪瘟,表现为短暂的发热(一般为40~41℃),无明显症状,但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母猪感染后可能成为长期带毒者,导致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可能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猪瘟的防治重在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