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放牧时期常流行或暴发,秋、冬、春季少发,且以散发为主。干旱、洪涝灾害是促进本病暴发的因素。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土壤、牧地可形成持久疫源地,造成本病常在一定的地区内流行。患病动物和因本病死亡的动物尸体是重要传染源。在患畜处于菌血症时,病菌可随粪、尿、唾液以及天然孔出血排出体外,尸体处理不当(如剥皮吃肉、任意解剖)将使病菌散播于周围环境。本病主要通过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皮肤黏膜或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传播。病畜是主要传染来源。炭疽病畜及死后的畜体、血液、脏器组织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含有大量炭疽杆菌,如果处理不当则可散布传染。本病的感染途径有三个: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食入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受到感染;圈养时食入未经煮沸的被污染的泔水感染;农村放牧猪拱土被污染土壤感染。其次通过皮肤感染,主要由带有炭疽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及创伤而感染。第三,通过呼吸感染,由于吸入混有炭疽芽孢的灰尘,经过呼吸道黏膜侵入血液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