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来自生病的羊,其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脓汁及脱落的皮毛均含有病毒,传播速度极快。病羊在患病期间的任何阶段都具有传染性,与健康羊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皆可导致传染。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表皮表面进行,喂养饲料、饮水及接触的人、牲畜都可能成为传播源。羊痘病毒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尤其在病羊体温升高时,血液中病毒含量极高。病原可通过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或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此外,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等均为传染媒介。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更易感染,病情更重;羔羊比成羊敏感,病死率更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及饲养管理不当均为发病及病情加重的诱因。呼吸道、丘疹水泡液及结痂屑亦可成为传染途径,人、用具、毛皮、饲料草垫等可成为间接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