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多在冬春季节发生,主要通过感染羊颜面、下颌出现肿块,进而化脓、溃烂为特征,多为散发性,一般不会造成羊急性死亡,但病羊食欲下降,皮张、羊毛损坏,生长速度减慢,影响经济效益。羊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是林氏放线杆菌和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具有多种形态,不具有荚膜,无法运动,不会形成芽孢。该病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但菌块菌芝干燥后能存活6年,对日光有很强的抵抗力。放线菌病的病原不仅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而且还寄生于动物口腔、咽部黏膜、扁桃体和皮肤等部位,因此,黏膜或皮肤上只要有破损,便可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