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鼻蝇成虫在春、夏、秋季节活跃,尤其在夏季频繁出现。成虫从6、7月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或圈舍等处飞翔,并钻入羊鼻孔内产下幼虫。这些幼虫经过三期发育成熟后,逐渐从鼻腔深处爬向鼻腔表面。当病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在地面或钻入土中及羊粪堆内化为蛹。经过1-2个月后,蛹化为成蝇。雌雄成蝇交配后,雌虫再次侵袭羊群产下幼虫,形成循环。
病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寄生有羊鼻蝇的幼虫,通常会出现流浓稠鼻液、打喷嚏、甩鼻等症状。发病初期,流出的鼻液为浆液性,若不及时控制,会发展为粘液性和脓性,导致呼吸困难,羊体逐渐消瘦。严重时,病羊可能出现运动不安、站立异常、拒食等神经症状,甚至衰竭死亡。
该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较少发生,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期。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都可能感染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