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染,病牛结核杆菌会随着鼻汁、唾液、粪尿等排出体外,之后会对饲料、饮水、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羊易感。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害肠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在那里繁殖引起病变,病畜的粪便中含有细菌,污染饮水、草料,健康牛、羊通过消化道感染,幼畜和青年牛易感。潜伏期半年到1年。
病牛和隐性感染的牛是传染源。在病畜体内,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位于肠绒膜和肠系膜淋巴结。患病家畜和隐形带菌家畜从粪便排出大量病原菌,从而污染外界环境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病原菌通过消化道而侵入健康畜体内。在一部分病例,病原菌可能侵入血液,因而可随乳汁和尿排出体外。从牛的性腺也曾发现过副结核分支杆菌。当母牛有副结核临诊症状时,子宫感染率50%以上;有人从有临诊症状的牛的胎儿组织(肝、脾、肾、小肠)分离到了副结核分支杆菌,从而证实本病可通过子宫传染给犊牛。试验表明,皮下或静脉接种也可使犊牛感染。
肉牛感染副结核杆菌,先是进入到小肠后段和结肠、盲肠,并进行生长繁殖,由于此处只能够分泌产生较少的肠液,而分泌产生较多的黏液,且含有少量的酶,理化环境性比较单纯,有利于病菌的存活。该菌不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因此无法导致肠黏膜发生中毒性坏死,也无法引起明显的败血症,而只能够在局部肠黏膜导致慢性增生性炎症。其中T细胞是主要发生增生的淋巴细胞,即导致机体先是出现细胞免疫,之后体液免疫不断提高.因此这种慢性肠炎主要是造成细胞免疫发生IV型变态反应。由于病牛的肠绒毛被损害,肠腺出现萎缩,血管与淋巴管被压迫,以及黏膜上皮发生变性、坏死等,都能够抑制肠道正常的蠕动、分泌、吸收等功能,从而引起腹泻,导致营养不良,体质逐渐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