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23-03-30 13:45

一、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2-6个月的架子猪,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为消化道、皮肤伤口或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二、症状及病变

1.急性型(败血型)

病猪体温骤升至42℃以上,不食,步态不稳,卧地不起。结膜充血,胸、腹、股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后恢复。病程短,死亡率达80-90%,可能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猪发病时,常突发神经症状,抽搐死亡,病程不超过1天。

2.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初体温41℃左右,精神不振,便秘。2-3天后胸、腹、肩、背及四肢出现界限明显的疹块,呈方块形、菱形或类圆形,稍凸出皮肤。轻者数日消退,重者形成棕红色痂皮,可能转为败血症或慢性型。病程1-2周,死亡率较低。

3.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发炎肿胀、跛行,或心内膜炎导致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剖检可见关节腔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心瓣膜菜花样赘生物。

三、防治措施

1.预防接种

猪丹毒灭活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6-8个月。

猪丹毒弱毒活菌苗:皮下注射1毫升或口服2毫升,免疫期6个月。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或二联灭活菌苗,效果与单苗相同。

2.药物治疗

阿莫西林粉针:每公斤体重肌注15毫克,每日1-2次,连用2-3天。

青霉素:每公斤体重肌注2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2-3天。

欧啉头孢粉针:每公斤体重肌注2万单位,药效持续9天。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头20-40毫升肌注,每日1-2次。

抗猪丹毒血清:疗效显著。

3.饲养管理

保持猪圈及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不从疫区引猪,新购猪需隔离观察2-4周。

严格检疫,防止带毒动物和污染物进入猪群。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