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初产母猪淘汰率偏高原因

2023-03-31 22:24

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着后备母猪初次配种容易受胎,而断奶后进入第二胎配种时正常发情率低,经治疗收不到满意效果,淘汰率高达30~40%,甚至有的猪场会更高,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对该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下面就其原因和预防措施向同仁们作一介绍,仅供参考原因分析1、青年母猪配种后按饲养要求不能投入高营养饲料,又要限量饲喂,以防胚胎死亡升高;中后期30~105天不能摄入高能量饲料,防止哺乳期采食量下降产生负效应。2、初产母猪采食量较少,同时自身又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这样满足不了初产母猪营养需要导致母猪产后消瘦失重过大。3、一部分初产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又好,为了满足泌乳需要动用母猪体脂肪、体蛋白,造成蛋白流失过量。4、繁殖全期增重20千克。其中胎儿11千克、胎衣2.5千克、胎水1.5千克,子宫3.5千克、乳房组织2千克,妊娠期需要能量较大,为了保胎,不能投料过量,导致营养不良。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