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猪群的安全生产愈来愈依赖于规范化的疫苗免疫。现将有关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1、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水平的波动会影响疫苗效果。例如仔猪猪瘟免疫程序,根据母源抗体下降规律,一般在20-25日龄首免;有猪瘟病毒感染的猪场应实行零免。
2、猪场发病史
需考虑本地区疫情和猪场既往发病情况,确定疫苗种类和免疫时机。
3、免疫途径
应根据疫苗类型和特性选择注射、饮水、滴鼻等接种方式。
4、季节性预防
如夏季预防乙型脑炎,秋冬季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5、疫苗干扰
不同疫苗接种需合理安排时间间隔,避免干扰作用。
二、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1、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会引起应激反应,影响免疫效果。
2、疫苗质量
疫苗保存不当会影响效力。弱毒苗应存于-15℃以下,灭活苗在2℃-8℃。
3、免疫剂量
剂量不足或过大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4、干扰作用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可能产生干扰。
5、应激因素
免疫接种本身就是应激源,接种前后应减少其他应激。
三、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疫苗检查
核对药品信息,检查物理性状。禁止使用异常疫苗。
2、消毒规范
注射器严格消毒,每栏更换针头。不能用已用针头吸药。
3、操作规范
确保剂量准确,注射到位。避免"飞针"现象。
4、废弃物处理
接种后应将所有用过的器械和容器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