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2023-04-04 19:58

在走访牧户时发现一起羊口疮病,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小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表现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预防与治疗:

1.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

3.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4.治疗时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