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是一种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病鸡主要病变表现为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少数在胚胎期严重感染病菌的会出现死胎或弱雏,这些弱雏大多数在出壳后1~2天内死亡。部分外表健康的雏鸡出壳后5~6天内无症状,7~10天时开始发病,7~15日龄为发病和死亡高峰,15~20日龄发病逐渐减少,20日龄后发病鸡迅速减少。由带菌蛋孵出的弱雏以及在孵化器中感染的雏鸡以败血型为主,有的雏鸡在出壳后不久即死亡,出现白痢,排出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上黏着白色、石灰样粪便,或肛门阻塞,排粪时疼痛,常发出尖叫声。有的病雏盲肠、大肠黏膜出血、坏死。多数病雏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时发出哗卜声。
此外,鸡白痢还可由沙门氏菌等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以内的雏鸡,表现为排白痢,初为粥状后为液状,恶臭,具有泡沫,污染肛门周围羽毛,干燥后阻塞肛门,引起排粪困难。翅膀卷缩,怕冷,拉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污染也是常见症状。
预防和控制本病应加强雏鸡饲养管理,注意药物预防。在本病流行地区育雏时可在饲料中交替添加0.04%的痢特灵、0.05%氯霉素、0.005%氟哌酸进行预防。由于细菌易产生抗药性,大规模使用某种药物之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或进行小规模治疗试验。成年鸡携带病菌,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抓过鸡蛋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