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衰竭症的防治

2023-04-08 21:41

水牛衰竭症俗称水牛“低温病”,是我国淮河以南水牛养殖地区冬春季水牛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以病牛发生全身性衰竭,各种反应迟钝,体温低于正常为基本特点,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死亡率、淘汰率甚高。

1 发病季节和病因

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是在12月到次年的4月间,其中尤以2~4月份最为集中。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四种:

1.1 劳役过度和饲草不良

1.2 寄生虫的侵袭

1.3 牛体健康状况

1.4 其他因子如饲喂霉烂稻草以及其他消耗性疾病引起。

2 临床表现

病牛骨架显露,肋骨历历可数,眼球内陷,步态蹒跚,起立艰难,以至卧地不起,体温大都在37℃以下,但饮食欲、反刍、排粪、排尿、瘤胃蠕动并无异常。临床表现按其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2.1 轻度

2.2 中度

2.3 重度

3 防治

该病的死亡或淘汰率较高,长江以北冬春气温较低地区则更高。在治疗上,轻症牛在补糖、强心和纠正水解代谢失调以后可以很快好转,经一定时间的休息,补给青绿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必要时注射同化激素以后,体况能很快复元。但在一些中度和重度病牛的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病情不稳定的情况,最后不免死亡和淘汰。

按照整个恢复过程的不同特点,分成以下三个时期,做出相应的处理:

3.1 启动期主要是提供能量,增强能量代谢以提高肝心的功能。主要措施是:补给葡萄糖、Vc和三磷酸腺苷,还应适当从静脉补以钙剂和强心剂。

3.2 稳定期其目的在于把上述良好转机巩固下来,稳定器官功能,这也是挽救病牛的关键。重点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水解代谢失调和改善消化道功能。

3.2.1 补入血浆

3.2.2 纠正低血钾

3.2.3 护理

3.3 恢复期此期由于消化器官的功能逐渐转入正常,重点放在增强代谢过程的同化作用,改善体质状况。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