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2023-04-17 06:42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死后肾脏组织易软化,又称为"软肾病"。近年来此病在我县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本病的病原是腐败梭菌,是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气大杆菌。本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在动物体内外均能产生芽孢,不形成荚膜。一般要使用强力消毒药如20%漂白粉、3%~5%氢氧化钠等才能进行消毒。

流行特点:发病羊多为6~18月龄营养较好的绵羊,山羊较少。多发于春、秋季节,羊采食了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当外界存有不良诱因如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体内寄生虫等时都可诱发本病。以散发为主,发病率低而病死率高。

症状:潜伏期不明显,病羊突然停止采食和反刍,磨牙、腹痛、呻吟,四肢分开,后躯摇摆,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带泡沫的液体。痉挛倒地,四肢呈游泳状,2~6小时死亡。

预防:由于本病的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当牧场发生本病时,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试行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感冒,避免羊只采食冰冻饲料,早晨出牧不要太早。在本病常发地区,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