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2023-04-21 16:41

蛋鸡啄癖是集约化养殖中的常见难题,表现为鸡群相互啄食或啄食异物的异常行为。其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诱因分析

1.饲养管理因素

(1)环境控制:鸡舍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导致有害气体积聚;饲养密度过大、湿度不适宜(过湿或过干)均会引发不适。

(2)光照问题:强光照或不合理的光照制度易引发啄肛,尤其是产蛋初期。

(3)混养问题:不同日龄、品种、强弱的鸡混养会破坏群体秩序。

(4)日常管理:喂料/饮水不足、产蛋箱缺失、强制换羽饥饿期等均可导致啄斗。

2.营养失衡

(1)蛋白质与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不足直接导致啄羽。

(2)矿物质缺乏:钠、钙、磷等常量元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不足是主因,食盐缺乏尤为关键。

(3)粗纤维含量:过低易引发饥饿性啄癖,建议保持5%水平。

(4)维生素缺乏:VA、VB族缺乏易引起啄趾。

3.疾病因素

(1)消化道疾病:白痢、球虫等导致肛门污染引发互啄。

(2)寄生虫:体表寄生虫造成瘙痒诱发自啄。

(3)生理异常:脱肛、外伤等成为啄击目标。

4.遗传特性

部分地方品种(如麻鸡、黄鸡)较进口品种(如海兰)更易发啄癖。

二、综合防控方案

1.基础管理

(1)确保饮喂规律:设置充足的料槽/水槽。

(2)优化环境:加强通风换气,维持温湿度平衡。夏季可用遮阴网,冬季适当加湿。

(3)科学光照:产蛋期光照强度控制在10-15勒克斯。

(4)严格分群:避免不同特性鸡群混养。

(5)做好断喙:5-9日龄首断,10-12周龄修整。

2.营养调控

(1)补充动物蛋白(如鱼粉)或蛋氨酸(1克/吨料)。

(2)添加0.2%食盐(2-3天)或1%硫酸钠改善硫元素。

(3)通过草粉等将粗纤维调至5%。

(4)每吨料添加100克维生素预混剂。

3.应急处理

(1)对已受伤鸡隔离,伤口涂抹紫药水等异味药物。

(2)悬挂辣椒等转移注意力(实践中效果显著)。

(3)使用红色光源减弱血红色刺激。

4.疾病防控

(1)做好法氏囊疫苗免疫。

(2)定期驱虫,净化白痢。

(3)及时治疗脱肛等病症。

通过系统化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啄癖发生率,保障养殖效益。关键在于早期预防为主,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