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烂鳃病

2023-04-29 10:48

一、病原和症状:

1.由柱状嗜纤维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镜检可见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等,病鱼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或末端肿大发白,严重时浮头、离群独游。

二、预防:

1.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2次。

3.定期用乌桕叶扎捆沤水,隔天翻动一次。

三、治疗: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

用二溴海因0.3克/米³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

配合大蒜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鱼用大蒜0.5-1千克加食盐0.5千克,连用6天。

或五倍子磨碎浸泡后全池泼洒,用量为2-4克/米³。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

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浓度0.01-0.02克/米³。

或晶体敌百虫0.5-0.8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

或混合使用晶体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各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